鎏金工藝
古代鎏金的製作方式
鎏金,古代稱為「金塗」、「鍍金」、「塗金」、「流金」,清朝晚期為了區別於電鍍,始稱「鎏金」。
按其工藝特點,也叫火鍍金法或汞鍍金法。
我國鎏金製品最早出現於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也是世界最早的流金藝術品,盛行於西漢,2000年來不斷發展,至今沿用。
這種鎏金技藝優點很多,所鍍金面牢固耐久、色澤美麗,大小器物都能應用,無需很多設備及工貝,換作方法簡便易行,鍍金的厚薄,可以自由掌握,固定建築物或較大器物,不需要移動,即可就地施工。
古代鎏金工藝步驟:
第一步 製金汞齊:
俗稱殺金或製金泥。先將黃金錘打、剪裁成0.1~0.3mm的小碎片,按黃金與水銀1:6~8的配比,將黃金在坩鍋中加熱至600~800℃,取出迅速投入水銀,攪拌使黃金全部溶解,將溶液倒入沸騰清水中除去漂浮雜質並冷卻,再移入另一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其沉澱物成泥狀,即為「金汞齊」或「金泥」,封存備用。
第二步 製金棍:
先製備一根長15cm、直徑1~2cm、一頭扁平且翹起的銅棒,將銅棒扁平彎頭部分蘸烏梅水(或50%硝酸),浸入水銀,反覆幾次,使彎頭塗上一層水銀。第三步 塗金汞齊:
俗稱抹金。先用烏梅水或李干水將銅器洗淨,在用金棍扁平彎頭部分蘸金汞齊和鹽、矾的混合液(或用75%硝酸),均勻地塗抹在銅器表面。然後用頭髮製成的「髮栓」蘸烏梅水或硝酸,將金泥推壓均勻。最後用熱水沖洗掉殘留酸液。
第四步 烘烤:
亦稱考黃或開金。將塗好金汞齊的器物移入炭火爐中烘烤,或用鐵絲網盛無煙木炭火靠近器物烘烤。待到有白煙冒起(水銀蒸發引起)即停止,然後用硬棕刷拍擊,並用棉花輕輕擦去水銀珠,或用扇子搧,使水銀儘快蒸發。這樣反覆幾次,使加熱溫度升至400℃左右,見表面顏色由白變為淺黃,再變成金黃,即可冷卻。
第五步 刷洗和壓光:
用棕刷蘸烏梅水或皂角水、肥皂水輕輕刷洗鎏金表面,使其露出閃亮的金黃色澤。再用瑪瑙工具(俗稱壓子)蘸肥皂水或皂角水,將鍍面推壓製平整光滑。
一件器物的鎏金加工,往往需要重複塗抹幾次金汞齊並烘烤、刷洗和壓光,少則四五遍,多則十幾遍。
直至達到所需厚度和表面光潔度等要求,鎏金處理才算完成。
由於此工法釋放大量的有毒汞蒸氣,對人體與環境都是很大的傷害。
所以現代鎏金工法已改變了,使用離子附著的方式,在佛像表面附著上一層黃金的表層 還是達到了佛有金身的目的。
古代鎏金圖片說明
《步驟一》
(一)仿“金棍”
上圖為黃金若干。將其碾壓成粉,可以視為為第一步驟。
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略翹起,沾上水銀,晾乾即成“金棍”。
上圖為半成品佛像。待金汞齊勾兌好後塗之。
《步驟二》
(二)煞金
工具與金汞齊,勾兌好的金貢齊總體呈銀色。
上圖為塗抹工具與金汞齊,勾兌好的金貢齊總體呈銀色。
即溶解黃金,用水銀溶解。待金溶解後,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為稠泥狀,叫做“ 金泥 ”
將金汞齊均勻塗抹佛像後,佛像呈銀白色。
《步驟三》
(三)抹金
即在器物上塗抹金泥。
《步驟四》
(四)開金
將塗抹之後的佛教加溫。水銀隨高溫蒸發,黃金留在銅像表面。
將燒紅的無菸木炭放在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烤,以蒸發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圖中可見,佛像經高溫後,如魔術一般,銀色變為金色,對比明顯。
總體已經金光閃閃了,第四步驟”開金“大致完成。
《步驟五》
用瑪瑙或硬度達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壓子在鍍金面反复磨壓,把鍍金壓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以上資料為盛凡蒐集整理。
盛凡專注細膩.脫蠟工法:
以蜜蠟製成模型、外覆黏土,加熱脫臘,再將空隙注入青銅合金,鑄造成型。
此等工法是金屬造型上的突破,使造像更加細緻生動。
盛凡嚴謹工序.品質保證:
*本公司有多位20年以上鑄造經驗之老師傅
*循古法客製化多種佛像,模具款式最多
*精密脫蠟工序(沾漿、淋砂、脫蠟、殼模預熱、澆鑄、去殼模、清砂、切割)
*繁複研磨拋光(修模、粗磨、亞焊、細修、拋光)
*老師傅真功夫(手工離子鎏金、手作表面附著、局部彩繪上色)
*專業產品物流(品管、包裝、出貨)
現代鎏金(離子鎏金):
鍍金。利用電鍍液,通過電解的方式,在產品表面均勻鍍金的工藝。
電鍍(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
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腐蝕,
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鍍金質量的優劣是視鍍金層的厚度多少、光澤亮暗為準。
現在國際上通行的鍍金首飾標準是;好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10微米一25微米,
一般的鍍金首飾鍍層厚度在2微米一3微米,如果在0.18微米以下鍍層的首飾,
就不能稱為“鍍金”而稱為“塗金”,它屬於廉價的首飾工藝。
常見的幾種電鍍方式:
1.鍍銅:打底用,增進電鍍層附著能力,及抗蝕能力。
2.鍍鎳:打底用或做外觀,增進抗蝕能力及耐磨能力。
3.鍍金:改善導電接觸阻抗,增進信號傳輸。
4.鍍鈀鎳:改善導電接觸阻抗,增進信號傳輸,耐磨性比金佳。
5.鍍錫鉛:增進焊接能力,現大部分改為鍍亮錫及霧錫。
※以上資料為盛凡蒐集整理
明朝鎏金佛像
鎏金佛像的辨識
市場上偽造的古佛像製品數量頗巨,造假細緻幾堪亂真者亦不在少數,
但若仔細觀察,運用收藏知識客觀推敲、判斷,總有各種不合理的蛛絲馬跡可尋。
鎏金佛像造假方式有哪些?
1.直接鑄造仿舊造假,也就是依照真品翻制模具或者新造模具,以傳統失蠟法或翻砂法造像,再根據真品實物或者有關資料修整細節。
2.「整舊如舊」的修補造假。將有殘缺的佛像進行不顯眼的現代修、補。
例如,將古佛像磕碰、殘、裂的部位進行重新修補打磨再做舊;部分缺失底封的佛像進行仿舊封底。
或者將兩件不同的佛像殘件整合拼湊。
3.編造銘文,在不帶銘文的佛像上刻上銘文,以混淆視聽。
例如清代康乾的宮廷造像部分帶特有銘文,而同時期的一些造像多是不帶銘文的,造假者會在原本不帶銘文的佛像上刻造銘文,試圖提高佛像身價。
4.為表金脫落較多或者本身不帶表金工藝的佛像表面加上金粉或者塗上金漆(現代鎏金、鍍金),使其身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