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樣式千百種,來看看什麼樣的才最適合您家的類型。
盛凡蒐集資訊整理出以下類型,供各位師兄師姐參考:
隨意型:小,1~3 人,活動式擺放
書房型:小,1~3 人,書櫃格間
禪房型:中,3~5 人,約4 坪以上
客廳型:大,6~10 人,客廳明亮處
禪堂型:大,10 人以上,約20 坪空間
隨意型
如意佛堂(有門)
上有斗拱,下有須彌座,以此勾勒中國建築特色;屋頂繞以蓮花,彰顯佛教扮圍。另有兩扇可開可關之門,為個人生活之隱密性,做體貼設計。
如意佛堂(無門)
屋頂以十方諸佛圍繞,象徵諸佛遍照虛空,遍宇宙,意在打破任何生活禁忌,因此也無需設門。可供奉單尊佛菩薩,如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
書房型
款式輕巧,不占空間,最適合安置在書房之中,做為個人專屬之私有研修天地。
以極小面積,化現極大世界,在長寬各38cm 左右,方方正正的小小天地中。
適合雕繪圖騰有佛陀跌坐說法,菩薩協侍在側;其上更有供養飛天,十方諸佛禮贊;其下則有伎樂飛天、妙音演奏,周遭複有蓮花圍繞。呈現了一個完整具足的佛國世界。
供奉者不但功德無量,更能藉此圓滿內心的莊嚴佛土。
參考樣式
類型 | 古典 | 現代 | 大原 | 自在 |
---|---|---|---|---|
斗拱 | 飛天 | 抽象化設計 | 五方佛浮雕 | 蓮花 |
牆面 | 花紋 | 樸實簡易 | 三色搭配(註1. | 心經典雅 |
須彌座 | 蓮花 | 抽象化設計 | 簡易設計 | 蓮花 |
供奉 | 華嚴三聖 | 西方三聖 | 華嚴三聖 | 西方三聖 |
註1. 其藍灰色,代表陰暗沉鬱之餓鬼道;暗紅色代表烈焰熊熊之地獄道;金色則代表經由地藏菩薩之救渡,終能超越惡道, 登上佛國淨土。
禪房型
約四坪左右的空間,便可作為簡單的中型禪房。還能與三五好友共修。
以下有七種樣式可供參考:
1.定心佛堂(十方諸佛)
2.定心佛堂(斗拱式)
3.新唐禪苑(卷棚式)
4.新唐禪苑(飛簷式)
5.清淨佛堂
6.菩提佛堂
7.白馬佛堂
定心佛堂(十方諸佛)
與斗拱式為同類設計,但偏重在佛法教義的詮釋。
故以十方諸佛禮贊取代斗拱。
兩旁分別設置書櫃,用以陳列大藏經典,方便深入鑽研佛理。
定心佛堂(斗拱式)
源自唐朝建築,設計方向偏重在建築形式之美,以斗拱為其象徵。
其兩層式設計是一大特色。精心刻劃的階梯表示修行次第,依序成就之意。
上層供奉三聖系列諸佛菩薩〈如西方三聖、華嚴三聖、娑婆三聖、三寶佛等〉,下層左右兩邊可供奉祖師和祖先牌位。
只有此佛堂,就能紀念祖師,超渡祖先,佛光普照,一應俱全。
新唐禪苑(卷棚式)
源自唐朝廊亭建築,但以現代手法凝煉而成。
可與較具現代風格的家庭裝潢,相互搭配,而又不失傳統內涵。
可供奉單尊佛像或菩薩。
新唐禪苑(飛簷式)
源自唐朝建築的正廳前簷式樣與卷棚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式勝在精獷豪邁。可供奉單尊佛像或菩薩。
清淨佛堂
須彌座上,供奉阿彌陀佛。背後有檜木屏風,浮刻金字往生咒,咒中並且浮一朵金色蓮花。
整體造型,方正簡潔,線條不多不少,宛如一座現代雕塑。對此修習,當能一心不亂。
菩提佛堂
如能撥出三坪左右,或獨立,或開放的空間,就能設置這種小型禪房,做為家族共修所在。
白馬佛堂
以洛陽白馬寺為設計藍本。上以蓮花和地網天珠,交織成華嚴世界。
又有倒吊蓮和欄循上的蓮花,上下輝映,分別象徵大日經所戴,胎藏與金剛之母子兩部,構成一個圓滿的壇城。
另外,又精雕細緣出供養飛天、金剛力士、八寶等。
為顯密融通的圓滿境界,提供了完美的式樣。可供奉釋迦牟尼佛及韋馱、伽藍護法。
客廳型
十方禪堂
居家環境之中,如果以客廳為佛堂陳設的第一順位,為了能兼顧宗教信仰各異的親朋好友往來,特別以古典的拼牆門和現代的百葉門,兩款有門設計,輕鬆化解彼此歧異。
如此,既無礙於人際互動,又能成就個人修行,可供奉參聖系列。
禪堂型
本型與前述的禪房型略有不同。本型可容納更大的佛像,供更多人共修,氣派場面直逼精舍或布教所。
龍門禪堂
源自龍門洞內石窟,有蓮十、地網天珠、諸佛禮贊、供養飛天等等,充分表現了蓮池海會的豐富內涵和風采。
其須彌座上所鑲刻的蓮花化龍,意義更屬非凡。〈按:須彌山為諸佛住所,天龍八部原具兇猛性格,經由代表慈悲的蓮花洗禮之後,轉成佛門護法。〉可供奉三寶佛或三聖系列。
敦煌禪堂
源自敦煌石窟的木造建築,最大特色在於四支柱子的設計,每支柱子上各有四位托柱金剛力士,造型雄壯威武,氣勢非凡。
專門用來供奉三聖系列的立像。
摩登佛堂
佛教藝術最早源自鍵陀羅,其中融合著希臘和印度的藝術特質。
本型即以此為設計藍本,將其主要元素抽象表現。
因此不但有簡化的羅馬柱,更有希臘神殿式的三角型屋頂。
而最古老的文化內涵,透過匠心獨運的點化之後,又呈現了最時髦摩登的現代造型,非常適合歐式裝潢的中外家庭。
如來禪堂
上有七如來浮雕,下有供養飛天,及五方佛圖騰,中間可供奉五方佛。
彷佛三千大千世界盡在其中。
東方阿閃佛,觸地印,表示不嗔,標幟為金剛杵,其色藍。
南方寶生佛,與願印,表示滿願,標幟為多寶,其色黃。
中央毘盧遮那佛,轉法輪印,表示說法,標幟為法輪,其色白。
西方阿彌陀佛,禪定印,表示禪定,標幟為蓮花,其色紅。
北方不空成就佛,無畏印,表示施無畏,標幟為十字金鋼杵,其色綠。
※文章整理自佛教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