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依據環境的條件作合適的規劃,佈置以簡單、莊嚴為原則,在儀禮上若有不確定的地方,也可以到寺院請教法師。

一、環境設施

1. 設置佛堂的環境選擇,應注意與掌握的原則
a. 宜選擇整潔清新、空氣流動、光線充足、安靜不吵鬧的地方為原則。
b. 不須特別選擇吉日吉時,也不必看地理方位,只要心存誠敬,便『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c. 一般來說,若空間配置上許可,佛像可以朝向大門。
d. 如果是與家人或同事、同學等共住一處時,應先徵得大家同意再設置佛堂;若是他人不同意,就選擇收藏方便的佛像代替,於課誦時再請出。

2. 若住宅空間有限,設置佛堂的方式
以現代住宅高樓化,在室內空間有限的情形下,若沒有單獨的空間可供做為佛堂的使用,可與客廳規劃在一起,以較高處的空間或櫃子來做佛堂的擺設,簡單的佛像輔以香爐或臥香,在搭配鮮花即顯莊嚴肅穆。可參考本書後的佛堂類型介紹,即有適合小空間的佛堂配置方式。

二、做好準備

有人說西方接引佛和地藏菩薩不能放在家中供養,因為那是接引亡者的,是這樣的嗎?
選擇掛軸、立塑像或坐像的原則是什麼?
供奉的佛像或菩薩像,可以與自己本身修持相應的為主。佛像供奉於中央,與佛堂或佛桌的大小配合。佛在心中,只要誠心,佛菩薩像都可供奉在家中。

三、常見家庭供奉組合

1.組合型
三寶佛、西方三聖、華嚴三聖、娑婆三聖
2.單一型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
依空間的大小以及佛桌到天花板的高度來衡量適合的佛菩薩聖像,供奉宜簡單莊嚴,不論是坐像、立像、臥像皆可,可依各人的喜好來選擇。切忌紛然雜供,有失莊嚴。

四、佛堂準備物品

可以佛堂的大小來準備佛堂中的物品,大致可分為十種,包括:
1.佛菩薩像;2.法物;3.拜椅〈墊〉;4.經書;5.花器;6.香爐或臥香;7.燭臺;8.供燈;9.淨水杯;10. 果盤
物品可增可減,只要對稱、莊嚴即可。
供桌前方可以圍上桌圍,置掛莊嚴布;供桌旁亦可掛幢幡。
供桌後也可掛置佛教相關圖樣、文字背板。

※ 相關Q&A

Q1 佛堂可以置放道教的神明嗎?佛堂設置後,祖先牌位應放置何處?
正信的佛教徒在設立佛堂時,應以供奉佛菩薩像為原則,佛堂不宜作扶乩問卜之用。佛像的左邊或右邊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設一小桌,亦可一同擺設在佛桌上。
Q2 佛堂一定要有開光、灑淨或安座的儀式嗎?
開光、灑淨、安座的儀式是個人對宗教信仰的認識與體驗,視個人需求而定。
Q3 設立了佛堂之後就要永久供奉嗎?
若是居家環境是長久的,只要有心,自可以長內供奉。若是居家環境改變,或是遇到人事變遷,是否繼續設置佛堂供奉,則以不自惱為考量原則。

五、供佛禮儀

1. 奉茶、供果及上香
設置佛堂後,可隨各人修持作早晚課誦,或早晚上香〈早上可上供水〉,日日不輟,持之以恆。供花供果不一定要天天更換,凡遇到佛菩薩的紀念日或逢初一、十五再行供花果即可。
2. 一般點燈或點佛前燈的原則
油燈、蠟燭的點燃需依環境及個人習慣來定,一般來說,不是每個居家環境都適合點燈,在安全無虞的前題下點燈即可。
3. 上供菜
凡遇佛菩薩紀念日或初一、十五時可準備鮮花、水果供養。若要放供菜,可以六樣,再加一碗飯為宜。
4. 清潔與維護
佛堂、供桌、香爐、燭臺,應經常清潔莊嚴為要。清理時,應用專用的布、水桶等,不可與其它處共用清掃用具。

※ 相關問題

Q1 家中有人往生時,佛堂應該要遮蓋起來嗎?
因人往生時尤須諸佛接引,佛像無須遮蓋。
Q2 因事出國或多日不在家,佛堂無人照料時,應如何處理?
行前需將佛堂整理乾淨,並注意用火、用電的安全,待事畢返家後,再行處理即可。
Q3 佛堂盡量不做其他使用
佛堂是清淨莊嚴之處,做為禮拜、課誦、禪修、研讀經書等修持所用,不宜於中嬉鬧談笑、宴客飲食等,以免有失對佛菩薩的恭敬。
Q4 設置佛堂對居家生活會有什麼影響?
設置家庭佛堂不但方便自課修持,家中有佛堂,正如同佛菩薩常隨我們左右,給予我們加被與依怙,能帶給全家人靜心安定的力量,並做為家庭的精神中心,親友來訪時,亦可以適時接引,而有弘法與度眾的教化功能。

(文章整理自佛教天地www.ebud.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