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02-04

伽藍菩薩

護持正法之神

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

聖誕日

農曆五月十三

伽藍神 (Jiālán shén)

又稱為伽藍菩薩

簡介

伽藍神 (Jiālán shén),又稱為伽藍菩薩,是佛寺(伽藍)的守護神,相當於道教的「境主神」,因此也是佛教道場、佛堂的守護神。專責保衛寺院轄區,以及四眾弟子。

佛陀時代

伽藍菩薩係原本指記載於《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的十八位護法伽藍聖眾:
「護僧伽藍神斯有十八人各各有別名。一名美音。二名梵音。三名天鼓。四名巧妙。五名歎美。六名廣妙。七名雷音。八名獅音。九名妙美。十名梵響。十一名人音。十二名佛奴。十三名歎德。十四名廣目。十五名妙眼。十六名徹聽。十七名徹視。十八名遍觀」等十八名護法天神。後來祇園精舍的三位功臣──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及給孤獨長者,因為捐贈「祇樹給孤獨園」給釋迦牟尼佛,於是也被列入伽藍聖眾之列,使伽藍聖眾增至二十一位。

中國佛教供奉傳統

中國唐宋時,禪宗道場已有供奉伽藍菩薩的風俗。
《釋氏要覽》云:「寺院既有十八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怠惰為非,恐招現報耳。」又云:「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
時至今日,佛教道場每日的早晚課誦中,都會誦《伽藍讚》:「伽藍主者,合寺威靈,欽承佛敕共輸誠;擁護法王城,為翰為屏,梵剎永安寧。」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的功德。也有人會把伽藍菩薩印在佛教書籍的末頁,以此希望得到護法神的護持。然而,今天的中國佛教道場大都會將伽藍菩薩塑造成關羽的造型,而非原本的二十一位伽藍聖眾。

綬帶

跟一般其他宗教崇拜關羽的造法不同的地方是,作為伽藍神的關羽必為立姿(獨殿供奉則採坐姿),且習慣上造像上會多了一條綬帶,無風自飄地繞著神像。